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新闻动态
恢复资本市场信心的核心是解决大小非

针对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短期连续三次下调利率之后,中国政府又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灵活审慎的政策措施,长远来看必将发挥有效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的“J曲线”时滞效应,短期内还很难达到刺激内需的效果。要迅速稳定信心、启动内需,不但不能忽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而且短期最有效措施恰恰就是稳定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预期变化

  同样是面临证券市场下跌和实体经济增速大幅回落,西方人普遍认为是证券市场泡沫破裂冲击了实体经济,造成欧美经济衰退;而中国人则更多地认为是中国实体经济不行了才造成股市下跌,仿佛股市对实体经济没什么影响。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差异,西方国家面临实体经济零增长的可能,却投入大量资金拯救金融市场;而中国人在资本市场暴跌了70%以后,却从实体经济入手,为了保证8%的GDP增长而启动大规模的财政投资。

  事实上,中国的资本市场同西方的资本市场一样,都是先于实体经济而调整,并且是造成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消费水平原本没有理由下跌。唯一可能造成消费下滑的原因就是证券市场下跌造成的居民财富缩水。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大部分消费品的零售额都在增长,甚至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依然在20%以上。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消费还不是造成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而且结构性的消费下滑主要就是因为股市暴跌引起的。

  就出口的外需拉动作用而言,中国1至10月份的名义出口增速同比仍然近20%(以人民币计价并剔除物价因素的出口增长速度小于10%),而且8月份、9月份、10月份贸易顺差连续创出单月历史新高。这就表明,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是一种预期影响,而且这种预期变化的根源也在于西方金融危机。

  实际上造成经济下滑的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投资领域。由于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丧失造成企业投资能力下降;资本市场下跌造成居民大宗消费品需求下降、房地产交易萎缩,进而影响到厂商投资意愿;西方国家经济衰退预期造成出口预期变化,进一步造成出口企业投资意愿大幅下跌……上述各种“预期”因素造成上游原材料需求大幅萎缩、很多钢厂被迫停产、大部分电解铝企业处于净亏损状态、用电量下降——经济下滑就这样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开始的,主要原因则是资本市场下跌造成的预期变化!

  恢复资本市场信心是扭转预期的关键

  历史上各国的中短期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无非是货币信用扩张和收缩周期、存货周期、设备投资周期、地产(置业)周期、证券市场周期等等。所有以上造成经济周期的因素,都与预期有关。如果不能迅速扭转预期,很多原本很好的方面都会逐渐变坏;而那些原本“可能”变坏的因素都会变成现实。比如,虽然中国的消费总额仍然在上升,而且本来还应该继续上升,但是一段时期以后,当预期变化、投资意愿下滑、上游企业工资下降、出口企业就业下降之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能力就真的会下降!

  又比如,虽然西方国家经济衰退目前影响到高端消费品,而并未减少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产品消费。但是随着人们对西方经济衰退认识的强化,出口企业大量减产,预期中的出口下滑也会变为现实。

  而证券市场不仅综合了所有预期因素,而且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无法克服“时滞效应”的前提下,必然产生“金融放大器”的作用——只有调控资本市场,迅速扭转预期。

      恢复股市信心的核心是解决“大小非”

  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确面临着国外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等负面影响,但是这并不是造成中国资本市场如此低迷的根本原因。面对2009年人们可以预期的数据是3%以下的CPI,3%以下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8%以上的GDP增长——如果把这样一种数据放到美国,美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沸腾!然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已经有近300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跌破了净资产!这岂是基本面能够解释的?

  2009年、2010年,理论上限售股解禁规模分别为3.76万亿元、3.94万亿元。据预测,实际的“大小非”减持压力也至少为5100亿元、5900亿元。如此规模的 “大小非”减持压力,自然会造成中国资本市场供求关系长期失衡,而且仅仅靠市场自身力量无法化解。

  无视“大小非”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无异于“掩耳盗铃”,恢复资本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政府启动资金、动员社会资源,化解“大小非”减持压力。

  推出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

  政府可以出四万亿救经济,也可以出四千亿救股市。但具体方式上到底是政府的集中管理的“平准基金”好呢,还是“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好呢?

  由政府出面组织类似于“平准基金”,面临着以下几个难点:所需资金量大,投资期限长,由谁来操作,怎么买,买什么,将来如何退出等问题。

  而鼓励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募集“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政府出钱购买,并鼓励、带动其他社会资源一同购买的操作办法,则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假设政府宣布用2000亿稳定资金来认购金融机构的“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至少可以放大到5000亿到1万亿元。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严重低估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其他购买“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的投资者,长期来看都将获得丰厚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大小非社会责任基金”这种方式,政府启动资金才能够通过逐个考察、择优申购的方式渐进式入市,并且可以通过考核管理人业绩,常规性申购管理优秀的、赎回管理业绩不好的——当申购和赎回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即使政府资金逐步退出,也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的负面冲击。

  救市宜早不宜迟

  在次按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还是伯南克等政策决策者,都无数次重复“次按危机是局部的危机,不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又说“这只是金融危机,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结果,这些良好的愿望都已经成为泡影。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一旦血液循化慢下来,怎么可能期待经济稳定快速地运转呢?如果等到资本市场的血液不再沸腾,等到整个金融的血液几乎流动,这个时候你输入再多的流动性,经济还是要承受巨大的代价。

  次按危机给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资本市场不可能不影响实体经济;在面临“次按”或“大小非”问题时,不要期待证券市场会自己恢复均衡,更不要相信所谓“自由市场政府不能干预”的鬼话;既要刺激实体经济,也要关注虚拟经济;稳定金融市场是恢复信心的关键——拯救资本市场宜早不宜迟。出手越晚,整个经济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来源:上海证券报)

[返回]
Copyright © 2008-2022 hlfu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120024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