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初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在国内推出赤子之心集合资金信托以来,阳光私募已经“7岁”了。
与之前的地下私募不同的是,阳光私募引入信托平台,将所募集资金通过信托账户入市投资,同时资金由银行托管。虽然要向信托公司和银行交纳一定的费用,但对投资者而言,投资阳光私募,资金安全性显然更高,同时投资顾问的利益也更有保障。
不过,开始几年,阳光私募的门槛虽然低至50万元,但其发展速度不快,属于小众关注的对象。2007年多位重量级公募基金经理投身私募界才将阳光私募推至台前,但到2009年阳光私募才真正走到聚光灯下,阳光私募的高收益经过媒体的反复报道,推动了阳光私募的大发展,2010年阳光私募发行数量达到685只,比2009年增加了八成左右,今年一季度已发行阳光私募产品就达165只,速度超过去年同期。不仅如此,平均发行规模也从2009年的1亿元上升至今年的2.5亿元。
同时,阳光私募的业务模式也有创新,如去年就出现了合伙制私募。这种模式下,投资者买的不只是某一具体的信托产品,还是一种权益,可以分享公司收益。另外,产品设计上也有创新,不但出现了行业基金,今年也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
不过,成立阳光私募的门槛不高,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一般而言,只要能拿到信托账户,就可以发行产品。由于投资顾问的投资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差异较大,导致阳光私募良莠不齐,而且年度之间波动较大。因此,TOT应运而生,即投资者所买的信托产品再去投资其他几只信托,以期进一步分散风险。目前信托公司、第三方研究机构以及银行都相继推出了TOT的产品,这一发展也是对优质的阳光私募产品的一种肯定。(来源:好买基金网) |